学院新闻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技术研究院师生赴德国访学圆满成功
时间:2025-08-02为加强中德医工交叉领域的交流合作,拓展师生国际化视野,推动医学技术的科研与教学创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技术研究院暑期访学团于2025年7月赴德国进行为期7天的访问学习。本次访学活动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技术研究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研究院组织下,由医学技术研究院黄益星研究员和医学部教育处王景超老师带队,12名师生组成访学团,其中8名本科生、2名研究生。
为保证本次访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医学技术研究院师生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举办访学经验分享会、协办国际会议、开展行前动员会等。通过与德国西门子医疗公司、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的对接,访学团于7月21日正式集结,飞往德国慕尼黑后转火车抵达埃尔朗根,开启了访学实践。
本次访学参观了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计算机系与医学院、德国西门子医疗公司,还前往班贝格、维尔茨堡,深度体验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历史文化。参访过程以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的学者、就职于西门子医疗的科学家的学术报告和问题讨论为基础,以黄益星研究员和学生代表介绍医学技术研究院发展历史为特色,在交流学习优秀科研成果的同时,展现学院悠久历史、青年学生风采。
初识巴伐利亚:慕尼黑
访学团21日抵达慕尼黑,深度体验南德文化精髓。在玛利亚广场感受城市脉搏,仰望圣母教堂哥特式双塔的恢弘穹顶,其“洋葱顶”造型彰显中世纪宗教建筑艺术巅峰。午餐沉浸巴伐利亚传统:香脆烤猪肘表皮焦黄,多汁烤肠佐以发酵酸菜,搭配醇厚麦芽汁,味蕾率先开启文化对话。结账时实践小费礼仪,亲历本土生活习俗。午后步入慕尼黑王宫建筑群,博物馆内巴伐利亚王冠珠宝、洛可可壁画及鎏金仪仗兵器,系统呈现王国六百年兴衰史。傍晚搭乘德国铁路(DB)赴埃尔朗根,车厢内亲历延误与空间局限,反观祖国高铁“准时、舒适、高效”的全球标杆性,深化技术自信。傍晚抵达静谧大学城,为学术行程蓄力。
深入学术环境:FAU
7月22日,团队深入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FAU)核心区。上午探访历史地标埃尔朗根王宫(现校长办公楼),漫步后花园,切身感受其“无边界校园”理念——历史建筑与现代科研空间、城市生活自然交融。下午重点参观FAU计算机学院,与FAU医学技术专业Maier教授进行了医学技术学科发展和学生培养的深入交流。期间还观摩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Zuse Z3计算机原型机(1941年),了解其作为世界首台完全可编程二进制电子机械计算机的技术奠基作用。
随后,成员们参与了计算机学院模式识别实验室博士答辩及庆祝晚宴,感受德国博士答辩全部流程。答辩者以“烹饪”为喻:原始CT数据如食材,神经网络训练似火候调控,运动伪影矫正类比调味平衡——深入浅出阐述复杂算法研究,引发全场共鸣,以德国学术敲桌形式(在德国,大学讲课或学校演讲结束时敲桌子做法被称为“学术敲桌”)相贺。晚宴隆重欢快,充分体现了德国社会对博士学术成就的崇高敬意与终身荣誉感:德国博士头衔不仅仅是一个学位,更是象征对真理追求的至高荣誉。
医工融合对话:FAU医学院
7月23日,北京大学医学技术欧洲访学团赴埃尔朗根大学医院(University Hospital Erlangen)开展学术交流。医院放疗科主任Fietkau教授主持接待,详细介绍该院作为德国顶尖医学研究中心的定位,强调其与弗劳恩霍夫研究所、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构建的跨学科合作生态。黄益星研究员系统阐述医学技术研究院在医工融合领域的成果,重点介绍医学技术研究院发展历程、院系结构以及依托重大项目开展的脑科学研究方向。之后Putz资深临床医师带大家参观了医院的重要医疗设备和相关临床治疗流程。
参观结束后,大学医院七位学者(Fietkau教授、Bert教授、Gaipl教授、Haderline教授、Putz医师、Karius博士、Szkitsak博士)分领域开展专题研讨,内容覆盖物理医疗设施研究、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生物转化医学、临床研究管理、近距离放射治疗及影像工程。访学团成员程程和秦子越也做了相关的科研方向介绍。双方就联合科研攻关、师生互访机制表达合作意愿。
医疗科技史诗:西门子博物馆
7月24日,访学团参访西门子医疗总部医学博物馆(Siemens Healthineers MedMuseum)。该馆通过180余件历史实物系统展示医疗技术演进,从最早的指针式电报机,到20世纪标志性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再到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和数字医疗领域的突破,展馆生动呈现了这家德国工业巨头如何不断推动全球科技与医疗进步。整个展区生动的展示了西门子医疗系统(Siemens Healthineers)如何通过影像诊断、智能手术导航与远程病患监测,为全球临床实践带来深远变革,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师生实操CT成像流程仿真系统与心脏电生理图重建演示设备,直观理解医疗设备与智能系统的协同运行逻辑。此次参访强化了团队对医工交叉技术发展脉络的认知,激发了对医工交叉创新路径的思考,为医学工程教育创新提供参照。
智造现场启示:西门子总部
7月25日,北京大学医学技术访学团赴西门子医疗福希海姆(Forchheim)总部开展全天技术交流。上午,西门子资深技术专家O.Taubmann和V. Haase主持专题研讨会,为大家介绍了X射线技术在脑部疾病(例如脑卒中)的临床应用和相关算法技术研发要求。此外,系统梳理了当前CT技术发展的核心趋势:高速扫描硬件迭代、辐射剂量精准控制及AI驱动图像重建技术突破,前瞻性地探讨了如光子计数CT等革命性技术对未来精准医疗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随后在专业工程的引导下,师生们深入考察西门子CT设备生产车间,对其中蕴含的复杂材料科学、精密机械和电子工程技术有了直观且深刻的认识。工厂内智能化物流系统与实时质量监控平台的高效协同运作,为医学工程领域的智能制造实践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下午团队转赴世界文化遗产班贝格古城,考察保存完好的11世纪主教座堂、文艺复兴风格老市政厅及18世纪巴洛克民居群。当地文化遗产学者现场讲解“保护性开发”原则:历史建筑严格遵循原貌修复标准,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则采用模块化更新技术,实现遗产保护与城市功能的协同发展。
科学圣殿巡礼:维尔茨堡
7月26日,北京大学医学技术访学团赴巴伐利亚州维尔茨堡市开展学术考察。该市为德国中南部工商业与文化中心,以葡萄酒产业及巴洛克建筑群著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上午团队考察维尔茨堡大学(Julius-Maximilians-Universität Würzburg)。该校创立于1402年,为德国历史第四悠久的高等学府,U15大学联盟及科英布拉集团创始成员,累计培养14位诺贝尔奖得主。
下午重点参观物理研究所旧址——1895年威廉·康拉德·伦琴(Wilhelm Conrad Röntgen)于此发现X射线并获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博物馆完整保存了当年的实验设备、研究手稿、历史影像资料和诺贝尔奖证书,全面展现了伦琴在物理实验与科学验证上的严谨精神以及其在医疗影像技术发展中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行程尾声,黄益星研究员及学生代表与维尔茨堡大学生理学系高教授、汉学系Thünken教授进行了友好交流。
游览工业地标
7月27日,团队乘坐火车自埃尔朗根返回慕尼黑,下午参观了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随后,团队走访了宝马世界和宝马博物馆,参观内容涵盖从1916年飞机引擎起步到当代氢能源概念车的百年发展历程。本次活动了解了宝马公司的发展历程,感受德国的工匠精神及其在传统汽车制造业的顶尖技术。同时,也为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而感到自豪。
7月28日下午团队成员全部顺利返回北京。本次德国访学活动内容丰富、节奏紧凑,涵盖高校实验室访问、企业技术交流、历史文化参观等多个维度。在七天内,团队成员切身感受到德国在医学技术、工程实践与人文教育方面的深厚积淀,拓展了国际视野,增强了跨学科理解与跨文化沟通能力。
此次访学不仅加深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技术研究院与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埃尔朗根大学医院、西门子医疗等机构的科研合作,也激发了学生对于医工交叉与全球健康议题的思考。未来,医学技术研究院将继续推动国际交流与高质量人才培养,助力青年学子在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上成长为具有专业深度与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