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热点新闻
北京大学医学部韩鸿宾教授增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生命学部通讯院士
2022年11月14日下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日庆祝活动在京召开。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韩鸿宾教授受邀出席,并获颁新任院士证书。国际宇航科学院秘书长Jean-Michel Contant在线上做《国际宇航科学院工作报告》,在介绍2022年国际宇航科学院冯·卡门奖获奖人和劳伦斯团队奖获奖情况后,前国际宇航科学院主席、国家航天局局长刘纪原,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工程科学部主席包为民为新增选院士颁发证书。
据悉,国际宇航科学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Astronautics),简称“IAA”,由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大师冯·卡门在1960年倡导成立,当初成立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现总部设在法国巴黎。IAA下设基础科学、工程科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四个学部,各学部院士每年增选一次,候选人需由3位来自不同国家的院士提名,经过两轮投票,约三分之一提名人当选。截止本轮增选,全球来自86个国家的院士总数达到1178位,其中中国院士为141人,少于美国、俄罗斯,位列全球第三。
附:韩鸿宾团队研究方向与主要学术成就:
神十二载人航天任务开启了中国宇航事业新篇章。长时在轨工作和生活为医学发展提出全新命题和更高要求。微重力是宇航员长时在轨航行的最主要威胁,细胞外间隙是微重力体液再分布发生的主要结构空间。因为间隙宽度仅为几十纳米,活体探测困难。韩鸿宾带领团队自主设计研制组织通道测量仪,成功探测微重力下细胞外间隙超微结构超早期变化,并阐释变化结构基础和发生机制,为航天脑保护提供全新思路。研究成果发表于神十二发射成功我国宇航员在轨飞行之际,由国际知名杂志官网重点宣传,入选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杂志的亮点科学发现。脑细胞外间隙被誉为脑结构研究的最后高地,是尚未被充分认识和开发利用的超微结构空间,不仅为神经网络工作提供基本条件,也是药物发挥作用的必经通道和作用场所。近来研究还表明脑细胞外间隙与睡眠、认知和感觉形成密切相关。在过去20年里,韩鸿宾带领跨学科团队成功突破传统测量技术的探测盲区与技术瓶颈,利用所设计研发的新技术、新仪器,发现系列脑超微结构特征和新规律,提出脑分区稳态理论以及细胞外间隙分子调控新理论、新方法;新发现、新技术和新理论在脑病治疗、新药研发、航天医学等前沿领域的研究得到应用。以韩鸿宾团队为主要力量的中国细胞微环境活体成像探测研究队伍,在该方向的全球学术影响力逐年上升,从2016年前的全球排名18已上升为近5年全球第1。
供稿:苑桂红、张萌、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