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热点新闻

首页» 热点新闻

热点新闻

医学人工智能前沿发展论坛在杭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8日 阅读次数:

7月17日,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健康数据与数字医学分会、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技术研究院承办的“医学人工智能前沿发展方向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顾宁教授,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韩鸿宾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

顾宁院士回顾了2017年至今中医信息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重要成果,指出中医学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在预防、治疗、康复、养生等全健康周期管理中都展现出卓越效能。顾院士进一步对新时代中医学研究的重大方向提出展望,强调多学科交叉合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才能为医学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发展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顾宁院士致辞

韩鸿宾教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本次论坛的背景和重要意义。他指出,中医信息领域的发展,需要首先阅读理解中医,再去夯实中医领域。韩教授表示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通过简短的报告介绍,进一步集思广益把中医领域的发展做深、做精,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韩鸿宾教授致欢迎辞

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卓力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的齐莉萍副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洪远凯副教授以及北京大学医学部的韩鸿宾教授受邀出席大会,并围绕“医学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多个前沿课题的研究进展报告。论坛报告由韩鸿宾教授和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院长的许雪飞主持。

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

卓力教授以“中医知识图谱”为主题做报告,从中医知识图谱的基本概念、目前存在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未来展望多个维度全方面进行介绍;并以脾胃病为应用实例,介绍图谱构建的顶层设计和语义标准。齐莉萍副教授分享中医经络检测仪的设计和研发进展,表示经络和穴位作为中医的窗口,具有阻抗特征,可以通过生物阻抗谱法采集;通过此方法可分析人体12经络的“虚实寒热”状态,并引入人工智能模型分析采集的信号。洪远凯副教授介绍“便携式组织通道测量技术”,从声、光、电、磁等多个手段讨论组织通道成像新方法。韩鸿宾教授以“经络腧穴的信息采集与处理”为主题作报告,深入剖析中西医的本质区别,并详细介绍国内外通过电学、热学、声学、光学、磁学、流体传输等研究模式下的经络研究现状;同时,对揭秘脑未知空间的无创探测手段进行展望,以期获取更丰富的指标和信息。

专家学者热烈讨论

专题报告结束后,顾宁院士、韩鸿宾教授、谢利德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中医信息学-经络与穴位”专题讨论会,围绕医学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技术挑战和未来方向展开深入探讨。顾宁院士指出首先要阅读与理解中医,才能更好地将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信息学方法与中医学有机融合。谢利德教授提到我国绵延不绝的中医文化,要坚定对中医文化和中医诊断的自信,也提出承德医学院在中医研究方面的深厚沉淀。刘元安教授提议通过建立中医药和电磁参数之间的基本模型,探寻和抓住中医药的根和源,从而把中医药研究向更科学化、标准化发展。许雪飞院长从西医的角度探讨了中西医的共性和各自的弊端,提出中医和西医应该更多地结合,融合西医手段和中医理论,来攻克肿瘤等疾病。厉力华教授指出将人工智能的多层次可解释性融入中西药的研究中。陈勋教授进一步提出经络检测仪的实际应用性、用户可用性和泛化通用性,需要解决个性化的问题,将大视野、高精度的人体整体研究结合进来,向影像信号与时间信号等信号融合和打通的发展趋势迈进。刘宝林教授提出人体能量转换的来源,人体基础信息的运行调控机制,与人脑信息的高精密协同问题。张志东教授指出脉象来源于经络,脉诊中包含的多种信息,正是中医神奇和需要进一步精确研究的体现。雷柏英教授提出功能磁共振和人工智能、脉络检测、天然小分子的相关性探索。

与会专家合影

热烈讨论后,韩鸿宾教授对所有与会嘉宾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并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表示,本次“医学人工智能前沿发展论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会专家的精彩报告和深入讨论,为医学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他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能够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学术界、产业界的合作,共同推动医学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医学人工智能前沿发展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推动医学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期待未来能够举办更多类似的学术交流活动,深入探究中医的本质,探寻新时代中医学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共同推动医学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