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 北京大学医学技术研究院 “磁共振示踪法成像技术虚拟仿真实验” 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时间:2025-09-172025 年 8 月 21 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北京大学医学技术研究院韩鸿宾牵头,李辉、和清源、唐泽清、刘英会联合完成的 “磁共振示踪法成像技术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这是北大医学技术“双一流”学科建设以来首个一流本科课程,标志着北京大学在医学技术实验教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磁共振示踪法成像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是面向医学技术类专业(核心对应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隶属于《医学技术导论》《高级医学技术学》《医学影像技术学》等课程体系,实验类型为综合设计型。该课程于 2024 年正式上线,旨在解决传统磁共振成像实验教学中 “仪器昂贵难实操、微观原理难可视化、科研前沿难衔接” 的痛点 —— 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在安全、可控的 3D 环境中沉浸式体验磁共振成像全流程,填补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理论学习 - 临床实操 - 科研探索” 的衔接空白。
课程紧密对接科研前沿,将 “全脑三维细胞外间隙(ECS)探测” 这一国际领先技术(磁示踪法为全球唯一实现该功能的方法)融入实验内容,设置体模研究(琼脂糖凝胶体模制备、自由扩散系数测量)、动物实验(成年雄性大鼠脑成像)等模块,让学生在实操中接触脑病研究的核心技术,培养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
课程团队核心成员:韩鸿宾、李辉、和清源、唐泽清、刘英会
北京大学医学技术研究院表示,此次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是研究院推进 “新医科” 建设、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未来,研究院将以该课程为标杆,进一步优化虚拟仿真实验内容,加强与临床机构、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 “虚拟实验 - 真实临床 - 科研转化” 的深度融合;同时,持续完善教学资源库,探索 AI 辅助教学、跨校共享等新模式,力争将课程打造为全国医学技术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示范标杆,为培养兼具实践能力、科研素养与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